快訊

中鋼股東會紀念品「砧心有您」抗菌砧板組 為食品安全衛生加分!3大特點一次看

「山豬」38歲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醫列5大短命因素 久坐、熬夜追劇都是危險生活習慣

剴剴虐童案偵結!北檢今起訴保母姊妹2人 為國民法官第11案

黃齊元/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多市場

中美地緣政治大戰,美國全力在科技上圍堵中國,重創華為,並聯手日、荷限制半導體產品銷往中國。中美供應鏈加速脫鉤,但這並不代表中美不再有交流。

在美國準備出手限制TikTok同時,近期中國大陸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台Temu,卻以低價商品風靡美國,成為熱門網站。Temu有來自中國一萬家供應商、一百個品牌的產品,全部由中國供貨。中國主打快時尚性價比女裝的跨境電商品牌SHEIN,也創下佳績,估值超過一千億美元。

另外,福特汽車近期與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美國密西根州設電動車電池廠,總投資額卅五億美元,福特出資、寧德出技術,利用美國「降低通膨法案」稅收優惠。

從以上例子可看出,中美脫鉤主要是工廠、並非市場。美國要再工業化,重返製造業,避免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美國為了補自己的不足,利用政策補貼吸引外國技術,特別在半導體、電動車和電池等領域,政治考量可先擺一邊。

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大展,電動車已取代智慧手機成主軸。這對台灣是潛在危機,因為台灣缺乏自主汽車生態系。中國大陸電動車和電池產量占全球六成以上,比重不斷上升。二○二五年大陸電動車國內汽車市場占比可達五成,速度領先全球。特斯拉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二,已落後比亞迪,上汽緊追在後。至於南韓電池排名世界第二,南韓政府力拚電動車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三。

台灣過去卅年以服務美國科技廠商為主,但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產品轉型,台灣企業須有新戰略。特別是我們在電動車產業,除晶片外沒優勢,而中國是全球電動車龍頭,許多車廠自己研發晶片,特斯拉又有自己工廠。

以前世界工廠在中國,將來會分散各地,電子產業主要是越南和印度,但美國、日本、德國和東歐,都會有生產基地。台灣不是真正全球工廠和市場,充其量只是一小部分。全球布局對台積電和鴻海不是問題,但對中小企業卻充滿挑戰,所以要有新思維。

台商有幾種應對之道:第一是打群架;第二是海外併購,例如國巨和貿聯透過海外併購進入新產業和新市場;第三是利用線上平台,中國大陸小微企業透過跨境電商平台,快速攻占歐美市場;第四是策略聯盟,如鴻海BOL(Build-Operate-Localize)模式,在各地均有區域生產及市場夥伴。

台灣必須積極分散區域和產業,南韓是可學習榜樣。南韓不只電動車產業強,近期還加速推動氫能源科技創新;另外南韓軟實力強,文化產業如音樂影視創造高產值、攻占全球。LG能源方案為南韓市值第二大企業,三星生技排名第四、三星電池第六,都是集團多角化成功例子。

歐洲正遭受去工業化危機,如德國受斷氣影響、電子業實力又不強。台灣電子業和德國製造業優勢互補,雙方應加強合作。台灣是未來科技製造者,需努力跨地域、跨領域,廣泛結盟,脫離純工廠思維,才能創造台灣價值。(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南韓 美國

延伸閱讀

馬斯克:人工智慧是危險技術 政府應出手監管

特斯拉強化中部服務量能!Tesla Center台中青海服務體驗中心落成

特斯拉回頭擁抱毫米波雷達

Model Y的好,拆開來看就知道?Toyota高層讚嘆「我們落後太多了,這車簡直是藝術品!」

相關新聞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在「國防經濟」學門,對於戰爭財源之取得,有相當深入的討論,以下試舉其犖犖大者。

詹文男/收集EMBA與注意力經濟

現代人熱衷學習,尤其是進修EMBA。好友老張前些日子跟筆者說,有次餐敘遇到一位產業界人士,提起他進修的歷程,讓老張驚駭不已...

徐遵慈/橫亙台灣印度經貿的三道關卡

南亞大國印度是蔡英文總統推動新南向政策下的重點國家,八年來雙邊關係推展不易,直至最近始明顯升級加溫,兩國合作邁入新高點,...

劉大年/關稅:川普的最愛 世界的夢魘

美國總統大選向來全球矚目,今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川普再次對決,引發高度關注。

詹文男/宗教行銷的啟示

今年過年,好友老張收到小吳寄贈自家開發的LED許願發財樹。小吳說這是特別經過神明加持的元寶造型樹,祝福持有者全年財源滾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