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董事會評論 第六期
董事會是企業經營的核心,有結構健全、效能卓著的董事會,企業方能穩健前行,有鑑於此,本期封面故事特別報導〈2014年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的重要發現。台灣董事學會繼去年發表〈2013年董事會白皮書〉,初探台灣上市櫃企業的股權組成與董事會結構後,今年再公布2014年台灣董事會白皮書〉,剖析家族企業發展的兩難處境、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利弊、董監事酬金與企業績效的關係,以及董事會中男女是否平權等議題,對於產、官、學界及相關研究單位,均深具參考價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個案側寫」單元,本期深度評述國際精品一線品牌Gucci與食品業長青巨人Nestlé集團的發展歷程。1921年創立的Gucci,歷史迄今將近百年,然而除了仍以其姓氏為品牌,Gucci家族已完全退出企業經營二十年。缺乏家族與企業治理機制,兩者不分,同時不鼓勵子女向外發展創業,導致Gucci家族第二、三代相互算計鬥爭,終至家業拱手讓人。而後Gucci經營團隊力抗LVMH惡意收購,進而與PPR集團結盟,其中的防禦與談判過程不僅精彩,亦饒富啟發性。跨國集團Nestlé發跡於歐洲小國瑞士,其成功關鍵在於以研發為本,擁有「乾燥—還原」的關鍵技術,不僅化兩次世界大戰的逆境為轉機,更不斷開創企業新局。而Nestlé不斷檢視發展策略,進而重新配置資源,所以產品能不斷創新,保有市場領先地位。此外,Nestlé以「業務分權、管理集權」的經營方式,降低了開支又能充分運用在地資源,均值得華人企業借鏡取法。
第十期
綜覽兩岸三地華人家族企業,深入研究中、港、台家族企業的成長,並透過權威學者、企業家論述 ...
董事會評論 第十期
本期評論的《2015 華人家族關鍵報告》為第四年發表,報告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觀察中、港、台三地的上市公司,進行統計數據的分析,並討論研究數據顯示的一致性結果所代表的問題與相關重要議題。
報告著重於「家族企業代際現狀」及「家族財富狀況」兩大重點(「家族財富狀況」報告,請參閱本期《家族治理評論》封面故事單元)。家族企業的家族資本相較於其他企業型態的公眾資本或國家資本,呈現出不一樣的決策模式與發展路徑。此外,家族企業內也面臨著不同的角色問題。由於家族企業與家族本身內部的關係皆錯縱複雜,因此我們首度將「家族企業」與「家族」兩者分開討論。
2014年華人地區家族企業不約而同邁入衰退狀況,雖然主因是外在經營環境的惡化,但兩岸三地華人家族企業亦面臨不同的內部接班與轉型問題。
在企業面,家族企業代際之探討重點主要在於揭櫫「接班工程之重要性」。家族企業發展先行於家族發展,雖然世代階段不同,但兩岸三地家族企業目前都面臨企業世代接班的考驗。企業績效、世代年齡、集權程度、任期都與企業權力接班環環相扣。家族在所有權、控制權與管理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企業接班人有絕對關係。
第十一期
企業的最高決策核心為董事會,董事會的運作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有鑑於此,台灣董事學會每年度發表<董事會白皮書> ...
董事會評論 第十一期
專業分工時代來臨!科技進步、資訊流通加速時局變動,企業莫不緊跟著多元分工的步伐,細分出非核心工作,交由企業服務夥伴提供專業服務,以使企業內部資源集中在所擅長的核心技術上。在如此的專業分工下,創造了企業與企業夥伴間合作互利的供應與需求,同時也觸發企業開展其創新、轉型之路。
台灣董事學會自 2014 年開始第一屆的企業服務夥伴調查,2015 年為第二屆。通過調查,可彰顯優質的企業服務夥伴,提供企業與企業服務夥伴作為參考。持續兩年的調查結果,除了反映當年度企業對企業服務夥伴的滿意度評比,更可藉由兩年的效度分析,探查企業主對企業服務夥伴排名順序的異動,得知企業主的合作感想。
企業間需要專業合作,一個家族企業的成長也需要新血加入以帶來轉變的契機。本期的個案側寫主角──西門子,是建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國百年企業。創辦人在建業時期打下了西門子江山,開創繁榮的三十年。然好景不常,多舛的戰爭時期讓第二代的接班面臨嚴苛的環境考驗,因此想方設法地延續家族榮耀。第三代極力地想收復戰後失去的海外疆土,故將老臣納入董事會共商大計,此舉影響公司日後的決策,也為西門子埋下去家族化的種子。第三代後,西門子步入去家族化的進程,形成家族成員退居董事會幕後,專業經理人執掌大權的權力分布局面。這個超過一百五十年的龐大企業,歷經挑戰與轉型,由原本的家族企業,蛻變成去家族化企業。從起初的電報線路起家,發展成以能源、工業、醫療及基礎建設為主的多元、國際化走向。一路走來,儘管歷經起伏,西門子迄今仍屹立不搖。
台灣當前正逢產業轉型,本期的董事學院收錄時下最火熱的議題,提供多位企業家積年累月、嘔心瀝血的傳承心法,包括國內外的併購案、董事會的多元組成以強化公司治理、跨界創新的經營模式幫助事業傳承,以及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探討等。
第十二期
報告市場現況並提出相關議題加以剖析,持續針對台灣企業與董事會議題進行研究,提出潛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
董事會評論 第十二期
董事會的運作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有鑑於此,《董事會評論》自本期開始,新增〈董事會辦公室〉單元,將更深入地探討一系列與董事會相關之議題。本期打頭陣的是「公司秘書」。在董事會逐漸演化為經營階層的監控者之時,公司秘書即可扮演董事會與執行長間的橋樑角色。又在企業邁向國際化之時,具高度整合能力的公司秘書更是進行資訊傳達及控管風險的不二人選。是
否增設公司秘書是個議題,而如何培養公司秘書更是當務之急的問題。
新科技及新經濟時代來臨,此刻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如此重責大任便也責無旁貸地落到全體董事的肩上了,<董事會如何兼顧監督與價值創造?>專文,探討董事會如何協助企業持續創新進步。
本期個案側寫的對象是掀起零售業革命的 7-Eleven,日本 7&I Holdings 是全球知名的大型零售與流通事業控股公司,旗下擁有 7-Eleven、Sogo、西武百貨、Loft 等連鎖超商和百貨。目前 7-Eleven 在全球展店逾四萬家,是零售產業的奇蹟。它的三大經營策略在上個世紀後半翻轉了零售商店的型態,而成功後利用併購以多角化,更讓它擁有全方位通路,立於不敗之地。
今年已過了快一半,然而全球總體經濟情況仍不甚明朗。<2016 經濟展望與變革決策>這篇報導,從全世界的經濟變化,探討台灣應如何發展創新體系與新興產業。而<2016 年國內外經濟之挑戰>一文,則從世界經濟現下的狀況及過去的走勢,歸納並分析今年國內外經濟將面臨的挑戰。
在經濟發展之餘,大家也越來越重視人類與環境間的關係。在巴黎峰會COP 21 上,各國紛紛承諾減碳。為因應碳排放對於企業營運的成本,企業應及早思考對氣候變遷所應作出的調適因應,學習如何管理並控制危機。誠如專文標題所點出的,<巴黎協定 解決氣候問題才開始>。
第十三期
持續針對台灣企業與董事會議題進行研究,提出潛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期能為台灣企業董事會運作點亮一盞明燈...
董事會評論 第十三期
股東總報酬是企業競爭力的最終展現
秋季號的發行提醒著我們這一年快走過第三季了。對企業來說,每個季末都是回顧並審視經營狀況,以及繳交成績單的時候。第三季的季末來臨,代表的是一年的大考核點就將隨之而來。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成為一家公司的股東時,除了企業的願景與遠景之外,看重的還有投資的報酬。股東報酬是企業競爭力的最終展現,本期的【封面故事】特別以專題<價值競爭力報告>探討股東的長期價值績效。從價值的角度來檢視企業競爭力表現狀況與來源動因,探討重大決策、公司治理、企業競爭力、股東價值這四個面向的相互關係。
除了自我成長,併購亦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方法之一。產業整併不僅能讓資金的運用更靈活,也能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然而併購時須注意的面向很多,併購前就應審慎設計併購後的管理計畫,才能降低併購後可能遭遇的矛盾點,並使併購後的綜效價值更快實現。同時,企業應力求在產業供應鏈中往更上游端發展,提升企業在全球的產業價值鏈地位,建立整合全球資源以創造和分配價值的能力。
企業經營絕非易事,本期【個案側寫】的主角麥當勞近來就因新加入者增多及食安方面的問題而感受到業績下滑的壓力。然而其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與重視顧客、重視合作、重視社會、結合公益等,都值得企業在經營時參考及效法。尤其是其在不同市場,針對不同文化採用不同的行銷手法,卻能同時運用同一套標準營運系統,這是跨國企業最需要、也最難辦到的。
儘管董事會秘書在台灣尚非必備人員,但由潮流來看,其列為公司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一員是早晚的事。<香港的公司秘書制度簡介>一文,清楚地介紹了公司秘書制度的功能性與重要性。
第十四期
本期【個案側寫】的研究企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 Kline,GSK)即為一經典案例。GSK是由兩大的百年 ...
董事會評論 第十四期
本期【個案側寫】的研究企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 Kline,GSK)即為一經典案例。GSK是由兩大的百年企業合併而成,這兩大前身都是家族企業。在經過去家族化打下了強健的經營基礎,轉由專業經理人治理後,不斷轉型成長,增加資金和產品研發能量,使其更能在瞬息萬變的醫療領域中保持成長。近年與諾華(Novatis)進行的坫級資產交換,更是讓一個讓雙方公司股東多重滿足,拍案叫絕的經典個案。繼上期介紹了香港的公司秘書制度後,本期回到台灣主場。特以「虛擬圓桌」的形式,用紙上討論的方式,彙集受訪企業家的意見。首先要談的是〈探討董事會秘書價值〉,由本期參與訪談的四位企業家分享他們對董事會秘書職掌的看法,以及董事會秘書與企業發言人職能分際之見解,並切入組織實務運作的內容。
第十五期
董事會評論 第十五期
董事會組成 牽一髮而動全身
時序進入第二季,隨著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上市公司也將陸續召開股東會,今年準備改選董監事的公司亦不在少數。而從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公司法修訂,其中有關董監事選舉辦法是否開放,更受到熱烈討論。 法律本應與時俱進,修法與否自然是開放的議題,關鍵在於:如何一方面促進「股東行動主義」、保障投資人權益、讓董事會多元化,同時協助企業在穩定中發展、提升經營效率?為此,【董事會辦公室】訪問專精公司法領域的律師,以及企業董事,針對董監事選舉制度是否應當開放企業自行選擇的空間,又應當一併思考哪些配套層面,提供落地的看法。 本期【個案側寫】探究的企業,是全球前三大快速消費品公司之一的聯合利華(Unilever)集團。聯合利華由荷蘭的瑪琪琳聯合公司與英國的利華兄弟公司合併而成後,在將近80年的時間裡,均維持雙母公司、雙董事會與雙董事長的平行治理架構,這樣獨特的組織型態,能否歷經時代考驗而不墜?另一方面,聯合利華如何一路發展到一度擁有1,600個品牌,繼而又縮減到只專注於經營400個品牌?其中的過程與啟示,皆有深入剖析。 科技的創新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也讓企業面臨更多前所未見的課題,從雲端、物聯網、共享經濟、跨境電商、行動支付到資料經濟等,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本期【董事學院】首先就「大數據與跨境電商應用」、「行動支付與電子商務」、「大數據、資料經濟的發展案例」等面向,由專家提出精闢見解,為企業提供進入新商業模式的指引。 此外,在〈開啟與投資人間之雙向對話 共創企業永續經營〉一文中,上市公司分享經營投資人關係(IR)的實務經驗,說明如何提升與投資人的對話品質,有效串起與投資人間的溝通橋梁,值得參考。 本期《董事會評論》的主題多元、內容精闢,相信一定能讓關心董事會相關議題的您饒有收穫。
第十六期
董事會評論 第十六期
回顧十年變遷 展望企業未來競爭力
台灣經濟目前正面臨體質老化、國際定位不清、成長方向不明等問題,企業競爭力與資本市場處於亟需重新定位與改變模式的關鍵時刻,對身為企業最高決策核心的董事會而言,考驗十分嚴峻。
台灣董事學會日前發表〈2017 董事會白皮書〉,報告中整理了近十二年來台灣上市櫃企業的變化與現況,並討論台灣在十六個國際交易所聯盟中的戰略地位,以及分析企業成長動能與價值來源,希望有助董事會做成重大決策、擬訂成長策略, 以提升股東價值與公司競爭力。本期【封面故事】 完整收錄〈2017 董事會白皮書〉內容,精闢的分析與論述不容錯過。
廣受讀者好評的【個案側寫】,本期介紹內容產業的巨人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從電影和雜誌起家的時代華納,經營內容產業將近百年,領域一度涵蓋電影、電視、音樂、雜誌、圖書、漫畫,因此經常成為垂直或異業整合的目標。其中最受矚目的併購案,要數 2000 年與當時如日中天的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 合併,堪稱世紀併購,但兩家公司合併的過程卻粗糙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時代華納的發展與購併之路,本期雜誌有詳盡報導。
第十七期
法國的聖戈班集團(Saint-Gobain)成立於1665 年,最初只是一家製造玻璃與鏡子的工廠,到了350 年後...
董事會評論 第十七期
勾勒下一代成功企業的樣貌
法國的聖戈班集團(Saint-Gobain)成立於1665 年,最初只是一家製造玻璃與鏡子的工廠,到了350 年後的今天,已發展為龐大的跨國工業集團,市場遍及67 國,包括台灣與中國。一路走來,聖戈班的企業屬性從皇家特許到純民營公司,一度變成國營企業,後又重回民營企業,不變的是對品質的追求。而聖戈班曾遭遇敵意收購,後來不斷併購反成了他們擴大產品線及市場占有率的利器。此外,聖戈班進入中國市場曾遭遇重大挫敗,但他們從錯誤中學習,重新調整經營方針,終於在中國站穩腳跟。本期《董事會評論》的「個案側寫」,就帶您認識聖戈班這家走過三個半世紀的長壽企業。
下一代的成功企業會是什麼樣子?相信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本期我們特別收錄〈未來企業5 大關鍵圖景〉一文,從規模和客戶親密度、專業經理人vs 關鍵使命角色、資產vs 生態系統、資本重置、第一套引擎和第二套引擎這五個面向, 探討未來企業的不同之處。此外,也分析未來企業領袖面臨的挑戰。論述鞭辟入裡,極具參考價值。
第十八期
自去年 5 月以來,台股維持萬點行情已逾一年,但熱絡市場的背後,台灣上市櫃企業體質與市場資本結構的今昔有無不同....
董事會評論 第十八期
台股企業體質優化與市場資本結構質變
自去年 5 月以來,台股維持萬點行情已逾一年,但熱絡市場的背後,台灣上市櫃企業體質與市場資本結構的今昔有無不同,相信是許多人好奇的議題。
今年 6 月公布的「2018 董事會白皮書——企業價值與股東權益」,便提供了極佳的切入角度。「2018 董事會白皮書」指出,整體而言,過去五年來台灣上市櫃企業不論大型、中型、小型股,均呈現獲利增加的現象;更有大約 100 家的企業,稱為「100 強」群體,在過去 12 年間展現強勁的成長軌跡,儼然已成為台股的中堅企業。報告中亦指出,過去幾十年間台股資本形成結構有很大的質變——資本形成比例在 2017 年出現黃金交叉,國內散戶與國內法人占比反轉。想一覽「2018 董事會白皮書」完整內容,請見本期【封面故事】。
摩根士丹利曾是美國五大獨立投資銀行之一,業務版圖超過 42 國,2018 年全球市值排名第 19。成立至今 80 餘年的摩根士丹利,本身就是美國金融史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見證獨立投資銀行的興起與風光歲月。而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後,摩根士丹利策略轉型為金控公司,成功重振昔日榮光,2017 年更被財經頻道 CNBC 封為「新華爾街交易之王」。本期【個案側寫】就帶領讀者深入探究這個華爾街新王者數十載的分合起落,期能起到他山攻錯之效。
第十九期
過去幾年間,兩岸三地華人企業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去家族化」。「去家族化」表現在什麼地方....
董事會評論 第十九期
華人企業該如何因應「去家族化」現象
過去幾年間,兩岸三地華人企業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去家族化」。「去家族化」表現在什麼地方?「去家族化」現象產生後,應該注意什麼?家族企業中不同的對象該如何應對?相關問題引發許多人的關注。
本期封面故事「2018年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便針對這些議題進行觀察與報告,並剖析創業一代(掌門人)、接班二代與專業經理人三者之間的新合夥關係,以及家族辦公室可以發揮的作用,深值關心企業接班傳承的人士一讀。
中美貿易大戰方興未艾,點燃戰火的關鍵在於「智慧財產權」。而說到智慧財產權,可謂是娛樂王國迪士尼公司奠定根基,進而茁壯稱霸的關鍵要素,例如風靡世界超過80年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鴨,影史上票房前兩名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美女與野獸》,都是迪士尼的智慧財產。
2018年營業額達594億美元的迪士尼,當年僅以區區40美元起家。迪士尼如何從兩人動畫工作室開始發展,經過幾十年的起落和整合併購,逐步完成產業鏈布局,成為最頂尖的動畫製作集團,並攀上娛樂市場的龍頭地位,本期【個案側寫】有深入而精闢的描寫。
第二十期
台灣經濟目前正面臨體質老化、國際定位不清、成長方向不明等問題,企業競爭力與資本市場處於亟需重新定位與改變模式的關鍵....
董事會評論 第十六期
主動了解與溝通 吸引優質外資
台股現正面臨外資持股高、MSCI 納入中國 A 股、兩岸關係嚴峻、美中貿易戰熾熱等局勢,國內企業則面對商業模式改變、全球競爭劇烈等轉折,現今的企業不僅得專注本業,更需要向外溝通。
根據 2018 年「董事會白皮書」研究數據顯示,台灣有許多優質中小型上市櫃公司,雖然成長快速、獲利良好,且報酬率高,但受外資法人關注的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過去外資法人偏好大型高科技類股,另一方面則是許多中小型企業不知該提供什麼資料,亦欠缺與外資法人的溝通管道。
為協助企業更了解如何與投資人溝通,本期【封面故事】特地邀請專家學者,以及外資、金控、投信的資本市場代表,分析國際投資趨勢變化,幫助中小企業做對決策,以提升在國際投資市場的能見度,獲得投資人青睞。
2015 年 12 月,美國化工產業兩大巨擘杜邦(DuPont)和陶氏化學宣布合併為「陶氏杜邦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工企業。然而短暫的合併卻是為了進一步的公司拆分與資本重組,2019 年的一拆三交易,分別創造農業、材料科學、特用化學三個行業的龍頭。本期【個案側寫】介紹杜邦公司二百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以及如何透過強強聯手、重新整合,成就企業行業冠軍。
第二十一期
台灣董事學會長期追蹤台灣企業演進,於今年 6 月 26 日發表《2019 年台灣董會白皮書—「中堅企業永續經營」》有六個重大發現...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一期
剖析中堅企業成長軌跡 力推永續發展
台灣董事學會長期追蹤台灣企業演進,於今年 6 月 26 日發表《2019 年台灣董會白皮書——「中堅企業永續經營」》。從今年的研究中有六個重大發現,包括一、大型股大者恆大占比高,小型股快速增加;二、去家族化趨勢明顯;三、虧損公司以小型科技業居多;四、FAST 100 成為台股翹楚;五、MIFID II 後外資報告減少,中小型股流動不足;六、責任投資及永續發展成國際趨勢。
報告中指出,中堅企業是台灣的核心,台灣董事學會希望能輔助上市櫃公司裡的中堅企業,與國際永續投資潮流接軌,配合現況進行策略調整,邁向「企業成長」與「企業永續」。本期封面故事完整收錄《2019 年台灣董事會白皮書——「中堅企業永續經營」》,精闢的分析與論述不容錯過。
而廣受讀者好評的個案側寫,本期介紹「蓄勢破繭而出的日用消費品巨龍—寶僑 P&G」。從蠟燭與肥皂事業開始的寶僑,除了不斷精進,還有創新的行銷策略,與落實內部轉型、員工利潤分享,加上上市與去家族化,讓企業迅速開枝散葉,到現在成為全球知名的家用消費品公司。併購、瘦身、轉型,這些都不斷在這家逾 180 年的企業中上演,本期有詳盡報導。
第二十二期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推進,使整體經濟環境成為一個大熔爐,加深各國政經發展相互作用。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經濟放緩,連帶歐洲成長疲軟、英國脫歐問題等衝擊影響...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二期
一窺日本百年企業長壽經營的秘密
國人赴海外旅遊,許多人的首選都是日本,而赴日旅遊總是會有到藥妝店購物的行程。多數台灣人到日本藥妝店掃貨,武田藥品出產的維他命一定是必買商品。日本武田藥品迄今已有近 240 年的歷史,穩坐日本製藥產業界的王者寶座,不僅傳承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同時又持續創新,因此備受推崇。本期個案側寫介紹武田藥品,他們能從創立至今維持藥業天王地位不墜,不斷戮力向前,求新求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另外,2019 年董事會白皮書統計,台股 2018 年底總市值 1 兆 500 億元,總家數達 1694 家。以企業組成來看,家族企業佔 65%、小型公司佔 85%、科技業佔 46%;以規模分佈來看,家族企業佔 55%、大型公司佔 56%、科技業佔 53%。台股已經發展了 50 年,究竟哪些企業有潛力可以再走 50 年,成為華人的百年企業?
本期封面故事完整收錄《中堅企業報告》,深度剖析台灣優質企業如何重視股東關係管理進而成為標竿企業,精闢的論述不容錯過。
第二十三期
2020年開春,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威脅下,全球商業活動急凍,企業領導人都在苦思如何應變,積極調整商業模式與事業布局,改善經營體質,度過這一個景氣寒冬...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三期
如何處理百年一見的疫情事件
2020年開春,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威脅下,全球商業活動急凍,企業領導人都在苦思如何應變,積極調整商業模式與事業布局,改善經營體質,度過這一個景氣寒冬。
當「不確定」已經成為日常,平庸的企業只會瞎忙窮忙,最後坐以待斃,但是標竿企業卻會趁寒冬練兵,待景氣復甦號角響起,全力衝刺。
雖然全球景氣受到疫情波及,但身為企業經營者的你我,此刻除了忙著防疫之外,更重要的是向百年標竿企業學習應變策略。本期封面故事「面對疫情,學習百年企業的應變策略」,將帶領大家解析百年企業面對 SARS、金融風暴等重大事件,企業領導人如何沉穩應變,並且分析這一波的疫情會對於全球經營環境造成怎樣的變化。
此外,本期個案側寫深度分析百年企業施耐德的轉型秘訣,從銀行家轉型為實業家,歷經普法戰爭與兩次的世界大戰,透過前瞻的經營眼界與靈活的併購策略,一路從鋼鐵廠、軍火商到電力產業,更蛻變成為能源管理與自動化的跨國集團。
為協助大家在景氣寒冬調整企業經營體質,我們在本期特別邀請 BCG、Deloitte、PwC、SAP與韋萊韜悅的頂尖專家群,企劃一系列的專家觀點,從防疫期間的企業組織變革、風險控管、永續治理與供應鏈管理等面向,提供觀點與做法,幫助企業強化經營的韌性。
2021年監察人制度即將退場,面對獨董時代的來臨,在本期我們特地推出一個全新系列單元「獨董相對論」,邀請專家從多面向來探討獨董的角色與權責,三位專家從全球趨勢、企業實務、法規與學術面進行正反面討論,幫助大家釐清與建立獨董制度,獨到的論述不容錯過。
第二十四期
時序進入股東會旺季,牽動最敏感的企業經營權,董事會要如何智慧且文明的攻防?《董事會白皮書》,將是企業董事會與決策高層洞察變化、掌握機先的最佳....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四期
動盪與危機降臨 企業如何精準做決策
時序進入酷夏,台灣的氣溫屢破新高。這幾個月的股東會旺季,許多上市櫃企業進行董事會改選,牽動最敏感的企業經營權,從友訊、大同等企業市場派與公司派的連番激烈角力,搶佔了所有投資人的目光。這些企業的公司派與市場派,全部都透過爭奪董事會席位,來掌控公司的未來經營權與發展方向。
有鑑於此,這一期我們聚焦在「董事會」議題上,多方面探討董事會的角色與職權。其中在「獨董相對論」這一個專題企劃,設定主題為「如何遴選與推舉獨董」,邀請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嘉新水泥團執行長王立心、證交所上市一部經理鄭村,從專家、企業主與政府主管機關的多方角度,深度探討如何遴選獨董,以健全公司治理。
在這一期的文章,我們也剖析了企業在面對敵意併購時,董事會要如何智慧且文明的攻防,而非把局面弄到魚死網破的慘狀。在這一個動盪的時代裡,邁入第七年的《董事會白皮書》,已經是企業董事會與決策高層洞察資本市場變化、掌握機先的最佳寶典。在今年度的《董事會白皮書》裡,我們提出三項重大觀點,發現到企業結構變化、資本結構轉型與董事會新挑戰,並且提出台灣企業應學習全球百年企業的建議。
至於要跟哪一家百年企業學習呢?本期我們深入研究諾華藥廠(Novartis),如何在一百多年內從三家小化工廠,透過靈活的企業併購與分拆,最終成為年營收超過 520 億美元的製藥巨擘,本期的企業轉型個案值得深度學習。
第二十五期
在疫情相對和緩之際,各項商業活動漸漸回復到疫情前的活力。台灣董事學會在8月初舉辦了「2020董事學會年會」,同時以「策略轉折年,尋找成長新動能」為主題...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五期
如何打造第二條成長曲線
在疫情相對和緩之際,各項商業活動漸漸回復到疫情前的活力。台灣董事學會在8月初舉辦了「2020董事學會年會」,同時以「策略轉折年,尋找成長新動能」為主題,啟動連續4個月的4場高峰論壇,8、9月場分別談「從中堅企業到百年企業」和「借力外資,創造股東價值」,各場均邀請到重量級教授主持,及十多位企業家親自分享各自創新、轉型、併購的實戰經驗,看他們如何帶領公司打造出第二、第三條成長曲線。
本期特別企畫整理出這兩場論壇的精華,包括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談「包容性成長」,台灣康寧的「345成長模型」,研華科技進步型董事會的做法,嘉新水泥如何轉型,佳世達的大艦隊執行策略,玩美移動和敏盛醫療體系的數位轉型;其他與談貴賓精彩內容,也分別處理成專家觀點分享文章,切勿錯過。
成功創造第二成長曲線,日本山葉(YAMAHA)是個典範。這個台灣街頭四處可見的日本品牌,至今有133年歷史,兩大主要業務,一是音樂和樂器,二是摩托車。它從一台風琴起家,因為戰爭一度變成軍工廠,卻也因此培植了新能力,65年前大膽切入摩托車市場,開啟另一個跨國事業王國。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山葉集團的工業實力不只如此——行銷全球的豐田汽車,它的引擎其實是山葉供應給它的!個案側寫為讀者介紹山葉集團的百年進化史,一起來認識這個勇於跨界的先驅。
第二十六期
資生堂(SHISEIDO)是台灣人熟悉的日本品牌,雖是老品牌,卻仍站在潮流尖端,至今仍是全球第 5 大化妝品集團。本期將探討這家百年企業不衰的秘密...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六期
百年企業的格局與遠見
資生堂(SHISEIDO)是台灣人熟悉的日本品牌,雖是老品牌,卻仍站在潮流尖端,至今仍是全球第 5 大化妝品集團。本期將探討這家百年企業不衰的秘密。
早在 149 年前,資生堂創辦人福原有信就看好醫藥分業的趨勢,開了日本第一家西藥房,雖然沒有持續成功,但其遠見在百年後來看,仍令人折服。後來他接觸香水、護膚市場,因此嗅到「化妝品國產化」的商機,首先推出新產品測試市場,業績一路長紅。後在公司創立 25 年後正式進軍化妝品市場,如今成為日本最大化妝品集團。
雖是家族創業起家,後代也都有良好的經營能力,但福原家族卻再次展現格局與遠見,成立控股公司,將企業營運與家族資產做切割,甚至明文規定家族勢力不得介入公司經營,使得資生堂至今歷經 16 任社長,僅 3 位來自福原家族。他們禮聘專業經理人,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合作無間,是資生堂得以傳承百年的最大關鍵,至今仍是充滿活力、不斷進化的企業。這一家深具遠見的公司,有許多值得台灣企業學習的地方,值得細讀。
本期還整理了台灣董事學會的兩場論壇精華。一場為「2020 董事學會年會」10 月場,以「高效董事會的決策與挑戰」為主題,討論高效董事會決策與治理、轉型下的接班工程、重大交易價值重組 3 大議題,邀請到復盛應用科技、葡萄王生技及中租控股分享親身經驗。另一場為在高雄舉辦的「公司治理座談會」,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吳壽山及幾位專家,對家族企業的傳承工具有深入的介紹。內容深入,建議讀者不要錯過。
第二十七期
本期封面故事以〈向百年企業學習創造永續競爭力〉為題,不難看出多數台灣企業在經過創業第一代和接班第二代之後,對自身企業將跨入第三代的期許與未知...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七期
永續競爭力需要實力、勇氣、策略、遠見
本期封面故事以〈向百年企業學習創造永續競爭力〉為題,不難看出多數台灣企業在經過創業第一代和接班第二代之後,對自身企業將跨入第三代的期許與未知。「永續競爭力」是企業最想得到,卻也最難掌握的能力之一。在企業營運上軌道之後,容易在未注意保持競爭力的情況下,一不留神就被滾滾而來的後浪新起者取代。
保持競爭力有許多面向,除了最直觀的發展核心能力之外,如何適時轉型再造,並且善用專業經理人共治也同等重要。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自行摸索試錯是常有的事。然而,若能參照成功的百年企業做為指引,不論在企業經營方向或家族成員接班上,學習優點,避免缺點,便可比競爭對手多了些餘裕。希望精選出的三家西方百年企業能激發家族企業經營者不同面向的思考,並跳脫概念上制式的框架。
個案側寫介紹的是法國第一大食品飲料集團⸺達能(Danone),你或許覺得它的藍底白字商標挺眼熟,那是因為它制覇歐洲的乳製品界,各大超商的架上都少不了它。你可能不知道礦泉水大牌Evian 也是達能集團旗下的,達能不斷收購食品飲料業中的好物,擴大自己的產品版圖。你可能更想不到達能集團前身是個玻璃廠,集團經營者眼見局勢變化,迅速出清祖業,才能華麗轉身到下一個舞台繼續發光。
本期專家們就三個企業經營所應注重的領域提出見解與建議。首先,是以內外數據串連,形成「上帝視角」俯瞰企業營運全貌、監控營運狀況,最終能訓練並培養營運韌性,及時做出問題或危機因應的企業價值樹。再來,是將品牌確確實實當作企業的一部分經營,讓品牌管理真正發揮效用,為企業帶來價值。品牌是一個集合的概念,不是單指一個商標或口號,將品牌與產品、服務,以及與企業相關的所有認知合為一體者,才能真的從品牌經營中得到好處。
第二十八期
每年夏天照例推出的年度重磅白皮書,今年以〈疫情二次海嘯下的台股〉為主題,帶領讀者一窺台股資本市場的年度變化。同時,為了真實呈現資本市場的動態...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八期
重大改變與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承平時期未做好準備
每年夏天照例推出的年度重磅白皮書,今年以〈疫情二次海嘯下的台股〉為主題,帶領讀者一窺台股資本市場的年度變化。同時,為了真實呈現資本市場的動態,部分數據使用 2020 年初至 2021 年 6 月底,期間為 1.5 年的統計資料,讓今年上半年的全球經濟情況與台股的連動變化能一併被揭露,並提供企業掌門人思考點。
報告中觀察出的台股兩極化趨勢、二級市場資金爆量然一級市場籌資停滯、小型企業的艱苦營運、加工製造業面臨的合規負擔、台股外資持股比提高,以及國際資本市場越來越關注的 ESG 落地等現象,都是值得企業關注及省思的重大議題。在外部環境快速變化之際,董事會的應變能力更顯重要。在市場大好之際,若能事先洞察問題及先機,並針對趨勢做好規劃,讓大象跳舞的轉型也將成為可能。
本期的個案側寫介紹你我都不陌生的牌子⸺味之素。這家百年老字號因提前布局和策略規劃,安然度過種種企業經營危機。之後在專業經理人的帶領下,味之素更從味精這個核心業務向外延伸,不僅以其再製副產品跨入製藥和健康領域,甚至涉及電子業,從中可以看到大型企業在多角化上的精心謀略。
董事會辦公室單元特邀 3 位在 ESG 上耕耘多年的與談人分享他們就企業實務面、資本市場面、法令合規面的經驗與觀察,讓正準備將 ESG 標準納入企業永續經營的企業主和董事會成員們,瞭解如何將企業願景與 ESG 結合,使其相輔相成,並學習如何從上到下,從董事會成員到第一線員工,都能確實執行有益於企業的 ESG 計畫。
從本期起新闢了一個小單元⸺諾貝爾獎企畫,介紹最新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希望能對讀者們和您的企業有所助益。
創刊9週年 煥新出發
第二十九期
一場為期近兩年仍不見停歇的疫情,搞得全球天翻地覆,霎時間原來人類所依循的常規與經驗通通亂了套。從衝擊之初的混亂、困惑、不安,個人與企業逐漸...
董事會評論 第二十九期
疫情尚未結束 企業仍須努力
一場為期近兩年仍不見停歇的疫情,搞得全球天翻地覆,霎時間原來人類所依循的常規與經驗通通亂了套。從衝擊之初的混亂、困惑、不安,個人與企業逐漸解決了各自所面臨的挑戰,並摸索出一套與疫情共存的法則。在後疫時代,「風險」再度成為企業重新審視的焦點。本期董事會辦公室單元探討〈黑天鵝與灰犀牛下,董事會應具備的風險意識〉,四位專家從四個專長領域與行業出發,分享對風險的見解與預測、企業的可應對之道、可如何提前預防,以及風險發生時的危機處理等。
疫情帶給企業的另一個思考點是「轉型」,局勢總是變動太快,企業亟需更精簡的營運模式,並要能提高利潤率。達成這兩點需要明確的目標與行動,而董事會的職責就是為公司找到一位能成功往目標前進,並能採取正確行動的 CEO。〈董事會與CEO 強強聯手推動轉型〉一文闡述董事會如何在這動盪的時代中,更有效地與管理團隊合作。
個案側寫單元介紹的是衛浴設備百年老店 TOTO,除了在陶瓷衛浴領域有幾近獨尊的地位,它也將這項核心能力延伸,跨業進入精密陶瓷領域。很早就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重要性的 TOTO,以基金會的形式大力推廣地球水資源保護倡議,解決與水相關的環境問題,更將此理念灌輸於員工,並介紹給客戶和投資人,特別是長期投資的外國專業機構投資者。
「2050 淨零碳排」是主管機關今年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日前全國工總也舉辦論壇,對政府提出五大期待,也對產業提出三個呼籲。在政府對此訂出詳細的策略與法規前,企業不妨先多加關注來自國際的要求,注意供應鏈上下游對此議題的可能規定,讓這個看似巨大風險的議題能在日後轉而成為企業的龐大商機。不要錯過專家觀點中的〈氣候行動下的風險與機會──碳中和推動策略〉。
創刊 9 週年,煥新出發
第三十期
承接經營權爭奪主題,專家觀點帶來〈股東爭議解決之道及敵意併購攻防策略〉專文,從內亂及外患兩個角度進行探討,提供經營者預防與解決之道...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期
創新發展是維持企業.永續不墜的不二法門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它⸺本期個案側寫主角正是遊戲霸主任天堂。有著 130 多年歷史的任天堂原先是個家族企業,第三代掌門人在意識到接班人選並不如其所預期時,斷然將經營權交由專業經理人,使任天堂在成立百年後徹底去家族化。而各專業經理人也不負所望,屢屢創新,保持掌上型遊戲機及家用遊戲機市場一方之霸的地位,也讓任天堂市值不斷攀高,印證了創新發展是維持企業永續不墜的不二法門。
鑑於近期公司經營權爭奪案件層出不窮,董事會辦公室單元以〈經營權爭奪的紅 線〉為題,特邀 3 位專家從學者、專業人士、官方角度,分享觀點、觀察與實戰經驗, 期能讓台灣的公司治理更上軌道,讓資本市場更健全。不論是董事、獨立董事、企業主,甚或是主管機關,都能從本對談中有所獲益。
承接經營權爭奪主題,專家觀點帶來〈股東爭議解決之道及敵意併購攻防策略〉專文,從內亂及外患兩個角度進行探討,提供經營者預防與解決之道。另一篇是近期的熱門話題 Metaverse,〈元宇宙的機會與風險〉一文帶大家從認識元宇宙開始,到其重要性、架構,以及對企業的機會與其對資安治理的挑戰。
諾貝爾獎企畫介紹的是 2021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暖化及氣候變遷的研究登上桂冠殿堂,顯示此議題已不容忽視。國際大型企業已紛紛進行降低生產所帶來的汙染,期待淨零碳排能擴及更多企業、家庭與個人。
本期新增了一個小單元⸺「重大交易摘錄」,內容分別介紹台灣與全球的三項重 大交易。不論是併購、收購、處份資產或大量出脫持股,每筆交易都有其背後深意,希望能幫助讀者保持對資本市場脈動的瞭解與掌握。
第三十一期
年度重磅《2022 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照慣例針對台灣集中市場的數據及企業的各項表現進行分析,本次更以國際機構法人慣用的選評標準...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一期
破解永續企業的DNA
年度重磅《2022 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照慣例針對台灣集中市場的數據及企業的各項表現進行分析,本次更以國際機構法人慣用的選評標準,精選出〈台灣 100 強榜單〉 及〈金融 10 強榜單〉。希望這些具可持續發展到下個世代之潛力的企業可以被更多好股東看見,增加台灣企業的全球資本競爭力,也希望本次評選能讓其他企業在轉型時有所參考,朝增加資本能見度的道路前進!
台灣的公司多屬供應鏈型,然而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加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特性,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已見向下趨勢。白皮書中點出台灣企業面臨的五大挑戰及建言,希望能協助企業在挑戰中找出改變的機會,在新的經濟環境中開創屬於自己的永續之路。
〈個案側寫〉的主角是在手機興起初期曾咜叱風雲的「諾基亞」,這家百年公司不斷隨世界局勢走向調整核心業務,屢屢踩在市場浪尖上。儘管後來決策失誤以致拱手讓出手機市占率第一的寶座,最後更將整個手機業務出售,然而它隨即瞄準未來商機,專注電信設備。諾基亞此次能否華麗轉身尚不得而知,但它給許多台灣企業的啟示是──起家本業未必就是能走到最後的核心事業,唯有提早布局,才能永續經營。
儘管全球已有多國啟動升息,然而通膨巨獸似乎仍無法被壓制。加上未曾稍歇的新冠疫情、變化莫測的政經局勢、新能源政策與碳盤查要求等,眾多變數使企業經營無疑更具挑戰。本期〈董事會辦公室〉和〈四月董事講堂〉特別探討董事會在現今情況下的當任之責,期能帶來啟發,使企業及早準備。
「2050 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共識,以出口導向經濟為主的台灣須立即思考因應之道,以在新的貿易規則開始前合規。除了達到排放要求需要借助數位化以精準計測,企業經營中更有許多面向可借助數位轉型,然而董事未必是全才,此時即可善用外部專家,完善數位治理──本期〈專家觀點〉中將為您詳盡闡述。
第三十二期
歲末通常是企業大量揮灑善舉的時刻,台灣人和台灣企業的愛心一向有目共睹, 許多公司更是有規模地恆常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二期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歲末通常是企業大量揮灑善舉的時刻,台灣人和台灣企業的愛心一向有目共睹, 許多公司更是有規模地恆常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本期封面故事「2022 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利用大數據統計,一窺上市櫃企業的 CSR 執行現況,從中分析出五大發現,並提出三項倡議,希望供企業作為未來規劃 CSR 時的參考依據。
個案研究對象則是橫跨英美的大醫藥通路商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WBA), 它從 170 年前英國的社區藥局開始,後逐步發展為英國最大藥妝連鎖系統。歷經數次併購後,納入美國前三大健康醫藥連鎖店 Walgreens 麾下,成為今日的健康照護龍頭集團,至今仍持續以併購增強集團能量。
全球變化快速的今日,專業化分工越趨明顯,企業服務夥伴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我們在今年推出「企業服務夥伴調查」,首發為會計師事務所,以上市櫃公司股東會年報及公開資料為樣本,依企業型態、規模、地區、產業進行研究。未來將推出更多行業調查,供企業主和服務夥伴們參考,敬請期待。
為協助上市櫃中小型優質企業提升企業價值,成為外資可投資公司,最終邁向永續型企業,台灣董事學會推出中堅冠軍企業輔導計畫(Best-in-Class Project, BIC Project),希望藉由此一企業價值加速器,幫助企業真正提升股東價值,以及企業形象和能見度。詳細計畫內容請見內頁。 2022 年即將結束,惱人的新冠疫情也似乎終要遠離。相信多數企業在歷經三年的挑戰之後都變得更強韌,也更能面對突發情況。希望這本刊物能助力台灣企業,在這劇變的年代,具有能應對未來的下一代核心競爭力。
第三十三期
年度重磅《2022 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照慣例針對台灣集中市場的數據及企業的各項表現進行分析,本次更以國際機構法人慣用的選評標準...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三期
併購後才是經營考驗的開始
看到 Honeywell,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如空氣清淨機這樣的家用品,但事實上它是間橫跨多個產業的百年企業,從航空運輸、能源到生命科學等。它每次的合併或收購都是在當代不同的轉型思考下進行,同時也是源自於美式資本主義追求規模及股價的風氣,然而合併後才是經營考驗的開始。此外,Honeywell 幾項大型併購背後值得探討的是董事會的表現與決斷,以及完善決策流程和管理機制的建立。
由 Honeywell 的發展可看出,合併收購已是企業成長的必要手段之一。董事會辦公室單元以〈獨董在重大交易發生時扮演的角色〉為題,邀請對重大交易有豐富經驗及洞見的專家,除探討獨董在其中的角色,也就投資大眾權益及獨董個人權益進行討論。
本期企業服務夥伴調查的對象是證券商,它們在協助公司籌資上扮演重要角色,本次研究主要以各公司上市櫃時的主辦輔導證券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主要承銷商及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主要承銷商進行統計,幫助企業瞭解證券商的服務項目。
資訊交換在工作中時刻都在進行,資訊安全已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企業治理的一環。〈資安長和資訊長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與影響〉一文帶領讀者瞭解資安長和資訊長間的權責分工及合作模式,協助企業將威脅轉化為優勢。
董事講堂「百年企業策略關鍵轉折點系列」邀請到國際百年企業的經營者現身說 法,並由在此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剖析經營關鍵,一窺康寧專注核心發展 及內部管理創新的經營心法。
台灣董事學會照例在年中將舉辦年會,今年的年會將探討「戰局下的企業未來:策略轉向 & 戰略轉型」,期待在六月七日的盛會與大家相見!
第三十四期
一年一度的〈台灣董事會白皮書〉,今年以「揭開龍頭企業的秘密,百岳經濟引領下一波成長」為題,指出...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四期
轉折點的決策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一年一度的〈台灣董事會白皮書〉,今年以「揭開龍頭企業的秘密,百岳經濟引領下一波成長」為題,指出台灣企業現存的五大警訊,並輔以百大龍頭公司所形成的「百岳經濟」的成長軌跡為佐證,藉此點出在此混沌局勢下,台灣董事會現在亟需由被動反應轉為主動出擊,果斷做出重大決策,進行「企業策略轉向」及「商業模式轉型」,方能永續不墜。
〈2023外資精選台灣百強榜單(Taiwan Best-in-Class 100)〉為連續第二年模擬全球不同機構法人之投資方法,以2020-2022年數據統計,通過市場面、基本面、永續面三道篩選標準,評選出符合國際機構法人角度認列之優良體質好公司。希冀藉由發掘體質佳的中型好公司,壯大台灣企業全球資本競爭力,增加台灣資本能見度。
本期個案是在台灣以「國際牌」為人所知的松下(Panasonic)。松下靠著創辦人的理念,以及遇到企業發展瓶頸時立即尋求策略夥伴之決斷力,短時間內從小型工作坊成長為巨型企業。然強人之下難造出下個接班強人,創辦人過世後的無主摸索,可為台灣企業家參考。
本期企業服務夥伴調查主角是「商業銀行」,其對企業的營運、發展及資金鏈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研究依國內外分行數量、資產、淨值、存放款等進行分析,供企業客觀參考。
董事講堂「百年企業策略關鍵轉折點系列」第二講,〈3M──以科技引領創新的百年實踐者〉一文將帶領讀者一窺3M如何傳承前人留下的優良文化,及打造研發與利潤的良性循環。
台灣董事學會於今年度首次舉辦「2023外資精選台灣100強頒獎典禮」,期待在九月二十六日的盛會與大家相見,共同見證百強企業努力成果!
第三十五期
本期個案側寫的主角是百年輪胎龍頭「普利司通」。當初是一間布襪小舖的普利司通,透過巧妙轉型與策略性併購,讓其...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五期
挑戰中求穩 內外兼備的策略之道
本期個案側寫的主角是百年輪胎龍頭「普利司通」。當初是一間布襪小舖的普利司通,透過巧妙轉型與策略性併購,讓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日本最大輪胎製造商、全球第二大輪胎企業。普利司通不僅實現了國際化,更成功將經營重心轉移到海外。在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中,保持穩固的立足點並持續成長是企業永續的不二法門。對於台灣企業而言,普利司通的成功經驗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與借鑒的典範。
在充滿挑戰的時代,企業需要積極適應永續發展的潮流,漂綠風險的議題更是需要我們高度警覺,以維護企業的長遠利益。〈永續發展潮流下的治理新趨勢及漂綠風險〉一文,從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到國內政策制定,再到漂綠相關法律責任,使您更深入了解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同時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面對巨大的變局,台灣企業需要重新審視經營假設,洞悉未來市場趨勢。「董事講堂────發掘龍頭企業的秘密系列」將深入探討安麗台灣和微軟台灣兩家龍頭企業的成功之道。〈將社群力化為購買力,實現財富自由〉及〈以AI驅動數位創新〉將為您揭開企業成功的神秘面紗。無論您是企業家還是管理者,都可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第三十六期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及ESG觀念的普及,各界對企業的期待逐漸提高,咸認企業除了獲利,也應…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六期
從小善做起 實現共益價值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及ESG觀念的普及,各界對企業的期待逐漸提高,咸認企業除了獲利,也應對社會、環境負責,為社會、環境帶來正面影響。本期封面故事提出「聯合共益」的概念,建議企業應將社福單位視為創造共享價值的長期夥伴,並提供具體做法及標竿案例供各界參考,讓單向的社會「公益」成為雙贏的社會「共益」。
小善共益協會長期媒合各界社會資源,建立有效互惠的平台,協助弱勢團體。本期封面故事也特別報導今年3月舉辦的「小善共益晚宴」,藉由7家桌長企業(葡萄王生技、冠軍建材、和成欣業、中國砂輪、台灣奇士美化粧品、亞勝化學工業、心寵星)的抛磚引玉,帶動更多企業投入社會公益。
本期個案側寫〈三井集團──多元共治重振旗鼓 再攀高峰〉一文為讀者剖析三井家族如何透過專業治理與家族共治模式,將一家創立於1673年的小和服店,逐步發展成日本第二大商社,稱霸350年的秘訣。
面對詭譎多變的時代,為協助企業度過各種挑戰,〈董事講堂〉攜手龍頭企業,打造共學平台,引領企業邁向永續經營。本期特別企畫報導3場〈董事講堂〉的精彩內容:雀巢台灣與葡萄王暢談組織轉型與品牌活化策略,3M分享創新密碼以及併購失敗的教訓,羅氏集團分享醫療產業趨勢及致勝關鍵,為轉型中的台灣企業帶來新思維。
第三十七期
今年是《董事會評論》創刊的第12年,一直以來關注著台灣企業轉型及家族接班問題,尤其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科技和地緣政治等...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七期
轉型與併購 驅動企業創新成長
今年是《董事會評論》創刊的第12年,一直以來關注著台灣企業轉型及家族接班問題,尤其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科技和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攀升,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期封面故事之一〈2024台灣董事會白皮書〉,以量化研究方式,從宏觀到微觀,為企業體質把脈,找出往下一階段邁進的契機。
白皮書以台灣前100大企業為範本,分析台灣與亞太地區的企業規模、市值變化、財務體質及ESG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家族企業正在加速消失,將對台灣經濟的穩定和創新產生深遠影響。台灣企業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唯有勇於創新與突破,才能成為贏家。
〈2024外資精選台灣100強暨金融10強〉是國內首座與外資連結的獎項,今年已邁入第三年。榜單模擬全球不同機構法人之投資方法,經市場面、基本面、永續面篩選後,取台灣上市及上櫃「過去一年外資增加持股市值排名」前100名企業及前10名金融業。封面故事之二剖析外資投資的前百大公司的成長軌跡,說明只要企業能夠在初期穩健經營,並在適當時機採取積極的擴張策略,未來的成長潛力是巨大的。本期個案側寫的蔡司集團(Zeiss)就是最佳例證,創立178年的蔡司,初期以光學技術獨霸市場,之後再跨入消費光學、醫療科技等領域,並透過業務分拆與逆向併購策略,讓子公司開枝散葉,奠定其龍頭地位。
〈2024董事講堂——標竿學〉收錄以下精彩內容,包括康寧公司(Corning)運用核心技術展開快速的併購擴張,建立從原料到終端、更全面的產業價值鏈;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透過併購獲得新的市場和技術,強化整體競爭優勢,或可作為企業制定商業策略的參考。
第三十八期
儘管受到地緣政治、疫情等因素影響,台灣企業仍憑著堅強的技術實力與韌性,在國際上表現亮眼;這項成績也反映…
董事會評論 第三十八期
從外資角度 檢視企業競爭力
儘管受到地緣政治、疫情等因素影響,台灣企業仍憑著堅強的技術實力與韌性,在國際上表現亮眼;這項成績也反映在資本市場,根據金管會資料,近年外資及陸資持有股票市值占總市值已攀升到約四成的比重。
為深入了解外資眼中的台灣好公司,台灣董事學會已連續3年發佈〈外資精選台灣100強〉及〈外資精選台灣金融10強〉,今年更新增〈中堅潛力獎〉,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企業被市場看見。本期封面故事除了揭曉2024年〈中堅潛力獎12強〉及126家入圍名單外,也直擊頒獎典禮暨外資論壇現場,綜合各領域專家對企業發展的寶貴建言,包括專注於小而精的高附加價值產品、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持續創新等,為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增添信心與競爭力。
本期〈2024董事講堂—標竿學〉特別報導三菱商事,該公司創立於1950年,早期主要從事對外貿易;後因應時代與環境變化,三菱商事靈活、大膽轉變業務模式,讓各地事業夥伴肩負執行開發、生產、製造等任務,協助三菱商事於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企業面臨成長、轉型時,可藉由「併購」達成策略目標,本期個案側寫的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就是一例。史丹利先是透過與領域內龍頭企業合作,站穩市場;之後持續善用併購作為企業成長工具,而與百得的合併堪稱里程碑,成就其霸主地位,透過歸核與多元化的併購策略,讓企業得以延續百年不墜。